短后坡高后墻日光溫室與矮后墻、長后屋面溫室的主要區別是增加了后墻高度,縮短了后屋面長度。這種溫室作業環境和光照情況比前一種溫室有較大改善,是目前生產應用面積最大的一種溫室。目前主要采用po膜作為覆蓋材料。各地建造的這種類型的溫室因取材和自然環境條件的不同,其結構與尺寸亦有差異。該溫室跨度6.5~7.5米,脊高2.8~3.5米,后墻高1.6~2.2米。后坡長1.5~1.7米,后屋仰角35°以上,后屋坡在地面水平投影寬度1.2~1.5米,后墻厚0.8~1.0米。墻體材料及墻體結構有很多種,最常見的是土墻,建土墻可省去墻體材料費用,但每年雨季過后需要整修。除土墻外,磚砌墻發展很快,后墻和兩端山墻均建成空心墻體。外側為24厘米厚的磚墻,內側為12厘米厚的磚墻,中間空隙裝填蛭石等保溫絕熱材料。還有的把墻體建成30厘米或24厘米厚的的實心墻,然后在墻體外側堆土保溫,或者先打土墻,在土墻內外兩側再砌12厘米厚的磚墻,保護土墻不受降水沖刷,免去每年修整的工作。
這種日光溫度后屋面的建造除了采用長后屋面的材料外,也可采用水泥預制板,在后墻體加砌女兒墻,后屋面頂用爐渣填平,建成永久性結構。
前采光面骨架結構建造材料可以采用竹木結構、鋼架竹木混合結構和鋼架結構三種類型。
(1)竹木結構
采光面骨架需要立2行柱,立柱間距一般為3米;順立柱描橫梁;用竹片或竹竿做成拱圓形采光面,竹片或竹竿固定在橫梁上;竹片或竹竿的間距一般為50~60厘米。
(2)鋼架竹木器合結構
采光面先每隔3米安裝1個拱形鋼筋桁架,桁架與后屋面連接。通過桁架下弦沿東西方向穿5~7道鐵絲。在兩行拱形桁架間再搭5根竹片做成拱圓形采光面,竹片用短木棒支撐連接在鐵絲上。
(3)鋼架結構
這一類型的技術要求同鋼架竹木混合結構類型,只是建造材料全部使用鋼材。
這種溫室較長后坡矮后墻日光溫室的保溫性略差,但由于在結構設計中加長了前坡,縮短了后坡,提高了脊高,加大了采光屋面,溫室內的光照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,晴天升溫快。這種結構溫室內僅有1排中柱,無腰柱與前柱,溫室內作業方便,土地利用率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