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期以來重使用、輕回收,農膜逐漸從“白色革命”變成了“白色污染”,廢舊農膜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。因此,著手治理廢舊農膜造成的“白色污染”,加大廢舊農膜回收和資源化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。
最近,國內有家公司通過將廢棄農膜、飲料瓶經過分揀、加工、再利用,將這些搖身變成光纜護套的原料。通過變廢為寶,為廢舊農膜和飲料瓶的回收處理開辟了新的道路。
“這些就是用飲料瓶、農膜等廢棄塑料制成的光纜護套料?!痹摴径麻L介紹,在2008年以前,光纜護套料都是用全新的聚乙烯做的。
國內每年產生廢棄塑料約4000萬噸,通過再生利用不僅能減少對環境的破壞,還可緩解資源短缺。2008年,“嗅”到光通信產業爆發性增長的機會,該公司試著將再生料用于生產光纜護套料。
剛開始將自主研發的再生料護套料推向市場時,材料專家們也有質疑,但經過半年的反復驗證,最終認定能完全滿足要求。
“最重要的就是再生料的分揀管控?!痹摴径麻L介紹,不同季節的農膜會用不同的材質,因此回收來的每一種材料,都要進行大量分析實驗,分析出材料的“前世今生”,再進行增值利用。
先行一步,該公司因此成為全國最早進入光通信護套料領域的企業之一。近年來,我國光纜里程增長迅猛,到2020年總長度已超過4700萬公里,該公司的光通信護套料市場份額占全國13%。
政府主導、公眾參與,綜合利用,通過宣傳引導和新技術推廣,堅持抓好農膜源頭防治,持續建立回收網點、扶持加工企業,不斷完善回收利用網絡體系,廢舊農膜殘留問題就會得到有效控制。